主页 > 舞蹈>详情

太极拳之武氏太极拳

来源: 网络 发布于:2023-03-17 14:47

太极拳·武氏太极拳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永年县

太极拳之武氏太极拳

永年武氏太极拳起源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系由河北永年广府东街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武氏太极拳将陈氏新架与老架结合起来,又把杨露蝉“大动作”与陈氏“小动作”结合起来,行拳时重视身法,强调开合虚实,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其动作简洁紧凑,舒缓平稳,架势虽小却不局促,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步法严格,虚实清楚,小巧灵活。武氏太极拳的身法主要包括含胸拔背、裹裆、护盹、提顶、吊裆、沉肘、尾闾中正等,拳势则讲究起、承、开、合,讲究“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力求意、气、形三者合一。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被称为“国粹”。太极拳运动既自然又高雅,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医学、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也证明,太极拳对防治老年摔跤、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百多年来,武氏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日益受到中国及世界人民的喜爱,对它的保护、弘扬也就成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另外,武氏太极拳创始人武氏出身官绅之家,不以拳术为业,极少授徒,重自娱自研,虽自成一家,却流传不广,亟待保护。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 锅庄舞是什么民族的舞:藏族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 藏族 三大民间舞蹈之一 ,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锅庄分为用于大
  • 锅庄舞之昌都锅庄舞
    昌都锅庄舞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昌都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川、藏、滇三省交汇处,这里是康巴文化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锅庄发祥地。根据昌都县锅庄的歌词和民间传说来分析
  • 锅庄舞之玉树卓舞
    玉树卓舞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卓舞流传于 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一带 。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玉树卓舞中至今还保留着
  • 太极拳之武氏太极拳
    太极拳武氏太极拳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永年县 永年武氏太极拳起源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系由河北永年广府东街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武氏太极拳将陈氏新
  • 热巴舞之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丁嘎热巴舞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丁嘎热巴是藏北那曲地区比如县夏曲乡丁嘎村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据当地艺人的回忆及比如县政协仁旺丹增和索朗多吉两位先生所著的《那徐
  • 锅庄舞之迪庆锅庄舞
    迪庆锅庄舞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锅庄舞,广泛分布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根据从丽江石鼓轿子村出土的唐代藏文画像碑中的舞蹈形象推测,锅庄舞已有上
  • 麒麟舞(麒麟采八宝,睢县麒麟舞,坂田永胜堂舞麒麟、大船坑舞麒麟,樟木头舞麒麟)
    1、麒麟采八宝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侯马市 麒麟采八宝是清代中、晚期开始流传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乡乔村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舞蹈表达了村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太平盛
  • 武都高山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陇南市 高山戏又名高山剧,是甘肃省独有的两大剧种之一,主要流传于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鱼龙、隆兴等地人称之为演故事、走过场,1959年10月正式定名
  • 三棒鼓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宣恩县 三棒鼓亦称花鼓或喜花鼓,是流传于湖北宣恩及湘鄂边区酉水流域一带的地方曲艺。历史十分悠久,艺术传统深厚。 三棒鼓的演出一般为三人,一人边
  • 高山族拉手舞
    高山族拉手舞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华安县 拉手舞是高山族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台湾岛的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兰屿岛和西部平原,以及大陆的福建、浙江等沿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非物质文化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