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2020年12月12日,可以说是晋城的一个大节日,郑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此,晋城人民终结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惆怅,从此晋城人民终结了“北上北京先南下”的纠结 ,从此晋城人民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坐上高铁,最快一个半小时到太原,53分钟到郑州,始发到北京,到杭州、上海、宁波、黄山、呼和浩特、包头、长沙、武汉及沿线城市。连今天晋城新闻主持人都穿上了过年的喜庆衣服,高铁站外载歌载舞,有人甚至一度为高铁喜极而泣;这背后,是多少晋城人民朝思暮想的交通瓶颈被打破的激动啊!
- 2020年,对晋城是沉甸甸的一年,在交通上,除了高铁的开通,机场建设步骤也在加速推进,机场其实是建设比较快的项目,只是审批手续十分复杂。2021年晋城的机场大道将开始建设,晋阳高速扩建工程将正式开工;一个拥有立体化交通的晋城正在走来。
- 晋城还在2020年完成了市内所有公交1元化改革,这在全国是首创,甚至至今无人敢学;从晋城坐上车,不管到哪个县,到哪个景区,统统1元。
- 旅游领域,晋城自3月以来全国第一个宣布市内所有A级以上景区免门票政策,数据也雄辩地说明,晋城旅游业破除门票经济桎梏后,收入和人数反而更好了。
- 2020年,晋城万达广场正式开工建设;华谊星剧场施工接近尾声;丹河新城塔吊林立,教育园区更是热火朝天,晋城已经与太科大华科学院谈判完成,在晋城转设为公办本科院校。
- 变化,永远不是翻天覆地的,而是量变诱发质变的,我们继续观察
- ##############分界线#########以下是2019年的回答#################
- 2018年晋城经济数据其实挺出乎意料满意的,GDP增量全省地级市第一,名义增速全省第一,实际增速全省第二,社消增幅全省第一;其中拉动GDP下半年快速增长的是光机电(+62.2%),生物制药(+56.9%),装备制造业(+31.3%),煤层气(11.9%)。由于晋城人口在山西较少,所以总GDP看有些靠后,人均在山西第三,其实仔细比较下来,即使是总GDP,晋城与前面地级市的差距也并不大。
- 一些人自嘲地说到“山西小香港”,以此想来说明晋城人有些保守自大,这个锅还真有些冤枉,根据考证,“山西小香港”这一形容词出现在官媒上是2006年省级官媒,我们通过下图可以看出,晋城那几年经济是高歌猛进,而且率先在全省搞蓝天碧水工程,城建面貌短时期内有较大改变,高速公路通达度省内遥遥领先(那时候还没有高铁)。下图是晋城GDP,括号内是名义增速。
- 为什么知乎上唱衰晋城乃至唱衰山西似乎成为政治正确呢?其实从知乎的主要用户群体就可以知道,大多数为在校学生或刚刚毕业的,在这批人开始关注家乡时,家乡却遭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官方定性),仅从晋城看,四年期间原地踏步,与周边差距迅速拉大,高铁的出现让高速公路相形见绌,官场的塌方式腐败让正风肃纪成为那几年的核心任务。而晋城的高中质量全省先进(每年诞生30名清北),输出大量优秀学子,瞬间对比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当然会反馈为种种不满也理所当然。
- 其实,晋城没有那么差,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遍这座近几年已经被口诛笔伐许久的城市。当然,这一切变化确实与主政者有密切关系。我们依此来看:
- 教育:晋城的高中教育质量,是省内领先,晋城一中、高平一中、阳城一中是晋城高中的前三甲,一个区别于一些城市的特点就是,晋城的公立学校是非常优秀的,而且晋城高中学费是全免的,这让许多穷人家的孩子有机会接受高质量教育。至于高等教育,本科只有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专科有两三所不太熟悉,高教是一块短板。
- 交通:交通是晋城近些年来的核心弊病,2020年年底太焦高铁的开通,给晋城带来40分钟达郑州,1.2小时抵太原的便捷;呼南高铁也在洛阳济源的抱团争取下,主观为自己客观利他人,让晋城收获另一条高铁;还有山西省非常上心的运晋高铁,届时将形成K字型高铁网。而民航机场(太行山机场)经历四起三落,在市委市政府的苦苦坚持下,也终于挺进国家规划之中,将于2023年通航,晋城交通的桎梏将被彻底打破。目前,晋城开通了跨省城际公交(郑州、焦作,即将洛阳、济源),县区城际公交,在政府的补贴之下,票价十分优惠,例如郑州原价65,现价20,周末节假日春节免费!
- 政策:许多人都在吐槽山西没有好政策,这种思维其实也有一定问题,浙商发展起来是靠特定政策发展起来的吗?而且,山西真的没有政策吗?2011年给了山西转型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这是全国唯一的整省进入,虽说一带一路和京津冀战略都绕道而走,但厚脸皮是种修养,在自媒体的呼吁下,山西终于也主动去对接了。2017年国务院专门出台支持山西的政策,三十多条。再说晋城,晋城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发展区,是山西省唯一入选核心发展区的城市,待郑州2035年成为三万亿GDP特大城市时,晋城必然也会受到极大实惠。
- 城建:有人说晋城城建元年是2006年,当年集中开工一批城市应有的基础设施,如体育场博物馆图书馆等,后面随着经济不景气,城建陷入停滞状态。2018年,新任晋城市委书记张志川说到“从市政府步行10分钟,就分布着3个城中村,整个城区,有近百个城中村,这哪里是城市的样子?”,于是被视为最难啃的老城区开始改造,规划局加班加点保留古晋城历史遗迹,本以为如同登天的改造在所有人努力下进展非常顺利。而且,晋城大手笔规划了丹河快线3+1,全省首条BRT通道也在此列,二十多年搬不动的泽州县政府一跃至金村镇,从此泽州有了县城,当然也即将改区。至于城中村,晋城决定用三至五年时间,使用三百亿专项债券,撬动投资1000~1500亿,完全完成城区城市化,毕竟现在财政收入是历史最好,负债率又很低,空间很大。
- 旅游:只要说起山西相关话题,下面必然离不开指责山西不重视旅游只重挖煤,这话说的其实有点站着不腰疼的感觉,君见哪个旅游致富的城市?丽江?不好意思,玉龙雪山跟前都是极度贫困区;大理?全境贫困县。当然这里不是否认旅游的价值,晋城很重视旅游这一块,原来城区没有什么旅游景点,平地拔起司徒小镇,年接待游客数百万,现在王莽岭转制,正在全力冲击5A景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加速推进,串联起许多景区,沁河古堡群申遗工作全面展开,得益于城际公交,2018年全年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接待游客数6000万,收入551亿,增长25%。
- 城镇化:知乎上一些人认为,除却京沪不是城,我直到去年都受此影响,甚至连太原都认为毫无前途可言,但主席告诉我们要实践,于是仔细观察晋城的楼盘,许多在郊区的都非常抢手,县城里的房子也很好卖,本以为是炒房,也疑惑有那么多人吗,实践告诉我还真有那么多人……仔细观察都是附近乡镇村里的进城置业。知乎上许多拍脑袋想象,稍微勤快点的无非就是列点数据,说说道听途说的事,这难道不是我们之前深恶痛绝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吗?
- 人才:高平市(晋城下面一个县级市)招聘城里与部分镇中学的初高中教师,要求硕士以上,优惠条件仅仅是免笔试,招聘100人,结果一下子报名583,实际去了460人,城区事业单位招聘46人,要求硕士以上,最后1名博士,45名硕士里有37名是985/211高校。以上只能说,还没那么严峻,只是由于晋城高中教育质量高,许多高考的本科都不错,而且重教氛围浓厚,基本都是要求孩子去读研。晋城至今还没有加入抢人大战,而隔壁长治已经加入,这一点不知是晋城自觉功力深厚还是迟钝?我倒偏向后者。
- 环保:晋城2002年二级天仅30余天,2003年实施蓝天碧水工程,至2013年时二级天多达340余天,2011年还荣获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殊荣,后面由于工业围城,2014年开始大气质量恶化(也与当年纳入PM2.5指标有直接关系),2018年伊始就遭遇连续严重污染,最终被环保部约谈并处以限批的严厉处罚,后面全市紧抓环保,10~12月晋城空气质量排“2+26”第四,改善幅度排第三,全年PM2.5浓度60.54微克,完成了环保部不高于61的要求,限批也完成。环保局长说到,晋城环保最核心问题是市区20公里范围内,年燃煤1700万吨,这是制约环保的最大问题,现在正在逐步清楚,禁煤区也扩大到100余平方公里。禁止放鞭、重污染限行这些举措也在提醒每一个晋城人,环保与你息息相关。
- 先写这么多,总之,晋城,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