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锅庄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也有将之区分成“群众锅庄”和“喇嘛锅庄”、城镇锅庄和农牧区锅庄的。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锅庄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逐步演变成圆圈歌舞形式,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大锅庄一般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中锅庄主要用于庆祝民间传统节日,小锅庄比较随意,多用于亲朋聚会,大家围在一起开心歌舞。锅庄舞的种类多样,常见的有羊毛锅庄、吉庆锅庄、兔子锅庄、醉酒锅庄等,不同类型反映的事物不同,例如羊毛锅庄反映的是劳动生活。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