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代出土翡翠无法过国检但拉曼可测是真的吗?
王春云就是珠宝鉴定行业的搅屎棍,各种混淆概念忽悠人,拉低了珠宝鉴定行业的信誉,珠宝鉴定基本都不问出处,管你什么清代还是民国,就算慈禧从棺材爬出来拿过来鉴定也没用,是翡翠我就出翡翠,有问题就不出
二、拉曼散射,核磁共振, X光..是不是有方法能通过风化层得到翡翠的大小结构信息啊?原理是怎样的?
核磁共振………别这样…有话好好说=。=
有给特定样品吗?所谓的不切割是带风化层的原石还是已打磨风化层的原石?
如果风化层已打磨,理论上使用大型仪器是可以得到晶体结构的;如果带风化层………我觉得没有办法…也是才疏学浅,跟不上现在先进的科技了。
最好是看样品说话,本来多晶质集合体性状就比较复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导师出这样的课题,但并没有给特定样品,我妄自揣度一下,他的意思其实是整理您对仪器的熟悉程度,以及您是否掌握了其所对应样品的外观要求。如果是这样的话,直接上数据来做大型仪器对于无风化层矿物晶体结构的检测,然后再阐述带风化层矿物不可测的原因,并且可以找样品上仪器,给出数据表示其不可测。
当然也许您现在实验室里有了我所未知的新的高精尖仪器,分分钟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课题完成后,请不吝与我分享一下,非常感谢!
三、到目前为止,国商检对老翡翠的检测可以说是全数出具“翡翠处理”的错误鉴定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判断老翡翠是不是B+C货的争议关键在于对翡翠红外光谱的解读上。国商检机构的理由是“蜡,我们是分得出来的!我们有能力把炖了蜡的新的山料翡翠识别出来。老翡翠比炖了蜡的新的山料翡翠的反射吸收红外光谱多出了一个3036峰,这就是合成树脂胶的标志物苯环的反应。”而王春云博士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吊诡的是王博士在透过吸收的红外实验和激光拉曼光谱实验中并未发现存在这个3036微弱的肩峰!经过缜密的分析和研究,王博士认为这个反射吸收的红外3036微弱的肩峰不一定是树脂苯环的分子振动,而很可能是生物蜡中微量的不饱和烃类导致——攻防双方把目光都集中在老翡翠结构内的渗入物是“胶”还是“蜡”的问题上!的确,这是个“性命攸关”的关键所在!笔者强烈希望所有认为老翡翠是天然A货的有识之士,就如何能更深入一步证明是“蜡”不是“胶”问题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此乃功德无量!
四、怎么在无损的情况下分辨出翡翠是不是A货?
先声明我不是做珠宝鉴定的,ABC货这个请看
@张亦驰专业的介绍。
过去一段时间,我刚好接触过拉曼光谱分析的仪器,我把知道的给大家介绍下,算是补充点知识。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能在几秒内无损、快速鉴别出珠宝玉石的真伪。
原理:拉曼光谱与物质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有关,是分子的指纹光谱,因此利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能准确地对物质进行鉴别。拉曼光谱技术一般采用激光照射被检物,通过采集被检物发出的拉曼散射光的光谱,并与谱图库中的谱图进行比对来鉴别物质。
下图是和田玉的拉曼光谱谱图:
目前,珠宝鉴定领域比较常见的检测技术有: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在珠宝鉴定上还比较新。它的特点是样品不需要提前进行处理,能快速和无损的检测,某些珠宝不适合用红外光谱检测,用拉曼光谱则有明显的特征峰。当然拉曼也仅能检测一部分珠宝,一些深色宝玉石检测由于荧光太强效果不佳。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特别适合检测珠宝的真伪,目前我知道能检测的珠宝种类有:海蓝宝、石英(水晶或玉髓或玛瑙或东陵石等)、和田玉、象牙、珊瑚、岫玉、翡翠、珍珠、龟首骨、碧玺、长石、独山玉、橄榄石、锆石、金绿宝石、堇青石、蓝宝石、钠长石、锡石、石榴石、萤石、钻石、星光辉石。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以下几个细分领域的检测有帮助:染色检测鉴定、改色检测鉴定、充蜡检测鉴定、充胶检测鉴定、AB货检测鉴定、酸洗检测鉴定等
五、什么原因导致红外光谱检测清代翡翠不靠谱?
我是一个有多年工作的检测人员,学历肯定没有“王博士”的高,吹牛逼也肯定没他厉害。但是我知道的是现在用红外光谱检测翡翠“B货”是最有效也是最快速的手段,至于拉曼光谱,那玩意是很高大上很贵,但是检测翡翠“B货”方面确实不行,就像一个人得了感冒,感冒药肯定是最有效的,但是不能拿价格高昂的抗癌药去治吧。再说了所谓的清代老翡翠能在德国检测通过,到底值不值钱,即使受限于国标打压,我们这些做检测的应该心里清楚吧,为啥没见我们大量囤货,然后去国外销售呢?
六、有什么便携式的拉曼检测仪?
个人推荐北京云端光科技术有限公司的云端智能手持拉曼检测仪M1小巧轻薄,检测速度极快。拿在手上也很方便,它也是有3Q认证的呢。
七、各位大神,请问拉曼光谱可以做到定量检测吗?
从原理上可以,毕竟样本量和信号强度相关。
从应用上说意义不大(虽然估计也有人做),因为信号强度受乱七八糟影响太大,不如别的方法可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