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气知识小讲堂:什么是节气和中气?
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分节气和中气。下面把节气和中气及其太阳黄经度排列如下:
①节气:立春(315度)。惊蛰(345度)。清明(15度)。立夏(45度)。芒种(75度)。小暑(105度)。立秋(135度)。白露(165度)。寒露(195度)。立冬(225度)。大雪(255度)。小寒(285度)。
②中气:雨水(330度)。春分(0度)。谷雨(30度)。小满(60度)。夏至(90度)。大暑(120度)。处暑(150度)。秋分(180度)。霜降(210度)。小雪(240度)。冬至(270度)。大寒(300度)。
说明:农历没有中气的月份为润月)。
二、中国24节气是什么?
中国24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廿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三、中国的24个节气分别是什么?
24个节气如下:
24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分别是: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出处: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2.介绍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3.
折叠节令歌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惊蛰
惊蛰乌鸦叫 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 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 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 大寒又一年
四、中国二十四节气有哪些?
给你一个顺口溜!
对照上面说的应该能记得。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东小大寒。
五、廿四节气节指什么,气指什么?
二十四时节和气候,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节气)十二个气(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