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民俗 > 56个民族 > 高山族
  • 台湾的春节民俗
    高山族对孩子非常珍视,泰雅人认为“孩子乃神明所赐”。对于孩子的降生和命名,各族群各有不同的礼俗。 婴儿出生后普遍施行沐浴礼。平埔人认为神灵、观音与三保太监在江河中投
    175
    2023-06-16 01:56
  •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锦集合集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 方法 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 想象力 与创造愿望。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
    162
    2023-06-14 17:06
  •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高山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基本上是以祭祀典礼的形式而出现的。重要的节日有播种祭、平安祭、“阿立”祖祭、丰年祭
    99
    2023-06-10 11:42
  • 高山族?是那个民族的
    高山族?是那个民族的 更多图片(14张)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2008年,总人口为494107人。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
    268
    2023-06-08 00:35
  • 我国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苗族: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则以白色、
    277
    2023-06-01 23:54
  • 黎族和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哪?
    一、黎族和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哪? 黎族在海南省东南部 高山族主要在湾本岛的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在福建省也有分布 二、高山族风土人情50到30字之间 高山族以稻作农
    198
    2023-06-01 14:34
  • 高山族主要居住我国的哪个地区>?
    高山族主要居住我国的哪个地区>? 高山族是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台湾省台湾本岛的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 中国的56个民族有包括高山族吗 包括高山族 高
    188
    2023-05-23 14:31
  • 高山族简介
    高山族简介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秦淮、曹、排湾三种语群。没
    285
    2023-05-19 13:36
  • 高山族分布在台湾
    高山族分布在台湾 中央山脉和东南部的岛屿 高山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高山族的节日 台湾高山族的排湾人,每年十月金秋季节,各个部落都要举行丰收节的盛会。热情的排湾人总是请来
    286
    2023-05-12 23:04
  • 少数民族男子传统服饰?
    1、汉族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从形制上看,
    180
    2023-05-11 15:13
  • 手抄报的名字
    手抄报的名字 同庆同乐大团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节、冬至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
    157
    2023-05-10 23:13
  • 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民族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A.蒙古族~雪顿节B.回族~泼水节C.藏族~那达慕节D.高
    一、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民族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A.蒙古族~雪顿节B.回族~泼水节C.藏族~那达慕节D.高 雪顿节是藏族的民族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民族节日,那达慕节是蒙古族
    253
    2023-05-10 07:20
推荐文章
  • 高山族简介
    高山族简介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秦淮、曹、排湾三种语群。没
  • 黎族和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哪?
    一、黎族和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哪? 黎族在海南省东南部 高山族主要在湾本岛的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在福建省也有分布 二、高山族风土人情50到30字之间 高山族以稻作农
  •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高山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基本上是以祭祀典礼的形式而出现的。重要的节日有播种祭、平安祭、“阿立”祖祭、丰年祭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非物质文化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